English

马克思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基本构架

学术探讨
2000-05-23 来源:光明日报 欧阳康 我有话说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就其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维方式方面的区别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可以也应当被看作是一种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其关键之点在于科学地理解实践和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一切。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具有如下基本点。

一、实践论、思维方式的首要前提:以唯物主义的能动性方式科学地理解和解释实践

从实践出发探讨其他一切哲学问题,必须以对实践的科学理解作为出发点。实践范畴并不是从马克思才开始使用的,历史上不少哲学家都对实践有过论述。马克思的贡献在于他批判地继承历史上已有思想资源的基础上,一方面密切关注当时的人类实践,另一方面在唯物性与辩证性、社会性与历史性、个体性与人类性、自在性与自为性的结合点上加深对于实践的理解,确立了科学的实践概念和实践观。

首先,实践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最高本质。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作为一种感性的现实的人类活动,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最基本方式,是人的生命和生产活动的直接存在形式。

其次,实践又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是人的理智、情感、意志等内在本质力量的对象性展示,也是人的自觉性和自由精神运动的最现实表现,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正是在实践中,人的主观方面可以见之于客观,作用于客观对象,并在对象的合目的性改变中得到表现、实现和确证,实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对象化,实现主体对于限定的挑战与超越,趋近自由。在这种意义上,实践具有意识性、目的性和自觉性。

再次,实践是借助于一定的工具而展开的中介性活动。正是借助于各种形式的工具和中介,主体通过实践集中地体现着人类理性的机巧,实现着由客体的自发运动形式向人的自觉活动形式的转换,实现人的内在尺度和外在事物的尺度的统一。在这种意义上,实践具有工具性和中介性。

第四,实践是一种革命的批判的活动,是人以一种主体性方式来批判性地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参加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过程,能动地创造自己的社会历史存在和社会生活,自觉地改造和发展自身,建构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世界的最根本最现实的途径,因而是人作为主体的创造性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实现形式和确证形式。在这种意义上,实践具有革命性、批判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哲学依托:从实践的高度来理解哲学的性质、特点和功能

将实践提升到哲学世界观的核心地位,使其不仅具有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论的意义,而且成为一种普遍的哲学思维方式,这也是对于哲学的一种全新理解,表明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实践论思维方式正是对于这种哲学观的一种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有如下基本要点。

就其性质而言,哲学作为人们的一种自觉的思维活动,是人们以哲学方式统摄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种具体思维形式,是人们对于自身与对象世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殊的哲学认识或哲学解释方式,它以其独特的哲学思辨方式而有别于人对于世界的科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和实践的掌握方式,在人类处理同对象世界的关系的活动体系中居于一种特殊的总体性地位。

就其对象而言,哲学不应当是世界之外的遐想,而应当是人与世界关系及其时代特点的一种理论表现,因此,哲学应当与现实世界保持最为密切的联系。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它必须能够切实做到用“双脚立地,并用双手攀摘大地的果实。”

就其内容而言,真正的哲学应当是自己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所谓时代精神是关于一定时代的内容的本质特征的集中表现。作为时代内容的表现和反映,它们一般都具有时代的特征,因而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时代精神。哲学则是从总体上把握时代的内容,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因而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就其主体而言,真正的哲学家应当是他们那个时代和自己的人民的产物。自觉地体验时代精髓和荟萃时代精神是哲学家的神圣职责。时代的内容是由时代的人们创造的,是他们积极地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成果。人的智慧是在人们处理自身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发挥、表现和实现的,因此,人的智慧也就是人们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活动中的精髓。哲学作为一种智慧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人们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活动及其智慧的一种升华。

就其理论形态而言,哲学是一种高度体系化的学问,它是一种以哲学层次上的概念、范畴体系向人们提供的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的活动在内的世界图景,一种宏观的理想信念,一种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它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居于一种集精、荟萃的灵魂地位。

就其功能而言,哲学不仅应当能够帮助人们以哲学的方式解释世界,还应能够帮助人们以哲学的方式评价和改造世界,帮助人类追求和创造理想世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与评价世界、改造世界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根本基础就是人类对于更加美好的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创造。

三、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基本要求:从实践的高度来理解人、人的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关系及其时代特点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野中,人是哲学的永恒主题,也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心。这是从实践论思维方式来看待哲学对象,看待人和人与世界关系的必然结论。在马克思看来,哲学不是某种非人的存在,而是指向人、为了人、服务于人的高层次精神活动,是人通过对世界的关照而展开的自我意识,其目的和价值正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此,哲学应当以人和人与世界关系为对象,成为人与世界关系及其时代特点的自觉理论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强调关注人和人与世界关系,而且强调要从实践的高度关注人和人与世界关系,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思维方式所具有的特殊视角和思路。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把人看作实践的存在,把实践作为人的生命和存在方式。马克思一方面批判了离开感性活动、离开实践去理解人、理解主体,又离开主体、离开人的感性活动、离开实践去理解现实、事物、客体的直观唯物主义;另一方面则批判了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而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方面的唯心主义。马克思强调从实践方面来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和人的价值,认为对现存世界的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对未来理想世界的观念建构和实际建构,是人的最本质的功能特征,也是人的社会价值之所在。人的本质在于从事自由自觉的活动。正是在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及其结果中,人才能不断地实现自己的本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求从实践的高度来看待人与世界关系及其演变发展。人的实践性决定了人与世界关系的实践性。人正是通过自己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实践,参加到并影响着现存感性世界及其发展方向,促成了它向着人的世界的生成运动。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外部自然界对于人的优先性和基础地位,承认“天择”对于人的活动的前提意义,同时强调人在实践中的选择、创造对于感性世界的影响和作用,强调在“人择”中表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和人的特性。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承认社会对于人的生存、活动与发展的积极的和促进的作用,也承认其同时必然具有的消极的和制约的方面,主张通过实践而达成人与社会的良性健康互动。在人与自身的关系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人在实践中和通过实践而达成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改造,认为正是通过这种真正的人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改造,人才能自觉地进行选择与创造,才能理论地和实践地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才能现实地和实际地依赖和掌握外部世界,促成人属世界向属人世界的持续转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